师者风范 首页  >  烟大人物  >  师者风范  >  正文

做学生成长的伴随者和倾听者——记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王雪峰
作者:党委宣传部     日期:2017-12-18     来源:tyc1286太阳集团报    


  读研期间,王雪峰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有一位研究三农问题的老教授,上课之外的时间几乎都待在田间地头。这位老教授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在王雪峰心中播下了种子,也让他明白,要想做好一件事,就要潜心和工作对象打交道。
   2013年4月,王雪峰成为外国语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他始终以老教授的言行激励自己,跟学生在一起、倾听学生的心事、陪伴学生成长。自习室、考研教室、学生宿舍……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少不了王雪峰的身影。今年6月,王雪峰送走了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那天,学生齐声叫他“大宝”,他感动不已,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工作以来,王雪峰先后获得“tyc1286太阳集团2014-2016年度优秀辅导员”“tyc1286太阳集团先进工作者”“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思政工作无小事

  王雪峰常说,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尽管工作繁忙,只要有时间他就跟学生在一起。早自习一个班一个班地转、宿舍一个挨一个地串、备考自习室三天两头来点“振奋剂”是王雪峰的工作常态。
   临近考研,不少学生表示压力很大,对待考研焦虑,王雪峰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不时给考研学生放些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也会带着研究生党员分享考研经验,给备考学子加油打气。在王雪峰看来,外语专业很适合考研且录取成功率高,中途放弃真的很可惜。他说:“学生在备考期间身体和心理压力大、跨专业考研难度大,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只要坚持下来,离梦想就会更近一步,而且考研和找工作也不冲突,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拼一把?”
   “这就是梦想!”看到外134-2班学生王同学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和国内知名历史学家畅聊的照片后,王雪峰转发并配文道。在育人上,王雪峰致力于引导学生以“专业+兴趣”打造核心竞争力。王同学本科是日语专业,却偏爱研究历史,一心想考历史专业研究生,王雪峰对此很支持。后来王同学成功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经常有机会和学术界大家交流。“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同时自己也挺羡慕的。”说到这儿,王雪峰不好意思地笑了,“专业是基础,兴趣是牵引动力,付出努力是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就看关键时刻能不能抓得住。”
   在创新教育方法方面,王雪峰也一直在努力。他参与的课题《新时期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究》获批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立项并成功结项。今年10月,王雪峰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雪峰驿站”,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相结合,传播“信达雅,真善美”理念,激励学生达观追寻、不懈奋斗,受到不少学生的关注和好评。“真心话侧重交流,善德行侧重于志愿服务,美育人既是赞美教育者的称谓,又是对美育功能的诠释。”王雪峰说。

  学生关怀无止境

  作为辅导员,需要时刻准备好应对学生的各种突发情况,王雪峰从未抱怨过,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将对学生的关怀进行到底。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他主动请学生吃饭,帮助他们联系兼职、勤工俭学岗位;学生缴不上学费,他用自己的工资先行垫付;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配合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家长做好工作;学生被校园贷所困,他积极协助公安部门及时化解。一位学生因意外造成腰椎骨折,王雪峰放弃假期照顾学生,直到学生的父母赶来。“学生腰椎受伤躺在床上不能动,作为他的老师我有责任照顾好他。”王雪峰说。
   “有名学生家里至今住着土坯房,屋里光线很差,但打开灯的那一刻,印入眼帘的却是满墙金灿灿的奖状,这一幕让我至今难忘,也鞭策着我进一步做好资助工作。”为了将资助工作落到实处,王雪峰寒暑假有一半时间奔波在路上,进行学生家访,四年时间里共走访30多个家庭,总行程6000多公里。厚厚的家访记录本中记录着每一个家庭的状况。家访过程中,王雪峰总会听到学生家长说这样一句话:“我们不图别的,就想尽全力把孩子供起来。”这让王雪峰感觉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他要为学生做好在校服务工作,让学生们全心学习,让家长们放心。
   王雪峰的用心付出让他收获了很多感动。“大宝,工作别太辛苦了,注意身体”“大宝,明天降温,记得加衣”……王雪峰至今还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大宝”这个名字已经在学生之间悄悄生了根。他只知道,学生这么叫他时,他从心底里感到温暖和快乐。感冒时办公桌上不知何时多出来的感冒药,过节时的贺卡和祝福短信,毕业典礼上一个又一个的温暖拥抱,都让他心里暖暖的。他说自己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只要学生认可他的工作,他就很开心;他又说自己是个不容易满足的人,辅导员工作无尽头,他将更加努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志愿服务无限期

  “六年后的五月鲜花遍地开,我毅然决然选择跟随着你。只为无悔的奋斗青春,让心中的歌声飘在蓝天下……”一曲自己创作的《西部志愿者之歌》彰显了王雪峰的志愿服务精神。本科毕业后,王雪峰投身西部从事一年志愿服务工作,荣获青海省“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称号。来学校任教后,他义务担任学校“西部计划”项目宣讲员,主动担任公益志愿服务团队指导教师,立足外国语学院工作实际,提出“一体三翼四支点”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继续为学校和学院的公益事业发光发热,并连续三年获评“tyc1286太阳集团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者”。
   2014年,王雪峰曾指导学院“雨燕”志愿服务队开展寻访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暑期实践活动。刘盛兰老人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用自己拾荒赚来的钱帮助贫困学子上学,而自己却省吃俭用、生活清贫。服务队去老人家里拜访了老人,陪老人拉家常,为老人送去关怀和帮助,也向老人学习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该实践最终入围“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专项全国一千强。
   “大义工带着小义工,一起做好事!”一个周末,王雪峰带学生去乡镇敬老院看望老人,儿子也跟着一起去了。在表演节目环节,他为老人们带来了一首《最美不过夕阳红》,老人纷纷鼓掌,孩子则唱了一首《东方红》。王雪峰回忆道,“孩子一开口,老人们都笑开了花,那种感觉真好。”
   在资助工作上,王雪峰积极探索“资助+公益”育人格局,引导学生接受的同时学会给予,进行爱心传递。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他策划组建了“臻·善”义工队,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投身义工活动,学院学生注册义工数已有200余人,涌现出了“烟台市义工班”“红十字会志愿者班”等多个热爱公益事业的班团与社团组织。从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在烟台山医院志愿导医,到进福利院、敬老院、孤儿院、特殊教育学校与机构开展公益活动,再到承接十几项大型外事志愿服务活动,王雪峰带领学院志愿者和义工们不断传播正能量,也通过公益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以文化人无尽头

  参加工作以来,王雪峰一边立足于工作实际做好学生工作,一边利用专业知识开设《大学生音乐素养》等通选课程,组建“青漾合唱团”,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音乐文化活动,提升学生们的音乐审美与艺术实践能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他的指导下,“青漾合唱团”在校内大小演出中崭露头角,还利用暑期赴诸城支教,为孩子们带去歌声与快乐。
   王雪峰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积极参加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华人应用心理学大会以及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培训,不断提升自我。他加入山东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郭冬梅名师工作室,参与申报课题《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尝试采用音乐治疗手段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培育健全人格子课题已在萌芽中;他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7月主持课题《“一带一路”语境下胶东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获批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
   在王雪峰的指导与关怀下,tyc1286太阳集团“创行”社团项目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朝鲜语专业卢方圆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带领团队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三位雨燕志愿服务队成员毕业后主动报名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行动,投身边陲、奉献青春;“臻·善”义工队成员张慧敏获评“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
   辅导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热爱与责任。跟学生在一起,做学生成长的伴随者和倾听者是王雪峰对辅导员工作的定位,也将成为他的毕生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