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首页  >  烟大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三元之光丨王剑波:不苟于现状,不忘却过往!
作者:校友工作办公室     日期:2020-09-18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1989年,烟台合成革厂干部处。

坐在王剑波对面的,是一群陌生的老总,他们正在仔细端详着他的成绩单和毕业论文。王剑波的大脑飞速地旋转着,努力回忆起他来这里的原因。

他只记得一个叫“烟台合成革厂”的国企,来烟大中文系招一名男生。要求“成绩好、不是合成革家属、没背景的”。他文笔不错,材料写的也挺好,然后被这家国企看中了,问他要不要过来?当时的王剑波一心想留下来,弄个烟台户口,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但他来之前,也曾犹豫过。他只听别人说这是个皮革厂,“我一个文科生来皮革厂能干什么”。后来学校宣传部老师不知打了一通什么电话,兴奋地告诉他“这是个合资企业”“大有前途”(但事实上只是厂里面买了几台进口设备,大家都不懂罢了)。王剑波听后心里踏实很多,后来又说是招个文秘,专业还挺对口,于是就跟着人家过来了。

眼前的老总们已经翻完了他所有的资料,正在互相小声讨论。王剑波望着天花板上的风扇,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讨论结束了,正对他的老总露出满意的微笑,递给他一张纸:

“小王啊,签个协议吧!你也别和其他单位签了,我们决定录用你了!”

于是,王剑波很幸运地被分配到了这家“大有前途”的国企,也就是现在市值超1000亿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他来说,万华曾是未曾奢望的理想,而现在,他将目睹着理想变成现实。

幸运的背后是无人诉说的艰辛

王剑波说他从小就生活在“差生”的阴影之下。“我从小学习都不好,一看数理化就头疼”,他的座位是最后一排,那是专门给调皮孩子准备的。中考的时候,唯一“擅长”的语文,作文也写跑题了,差点连高中都没上成。

“卷纸发下来的那一刻,我觉得全世界都把我抛弃了。”他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境。

不过班主任赵月婵并没有抛弃他,还让他当了班长。王剑波收敛了很多,不得不坐下来好好学习。正是最后一学期的恶补,才让他勉强考上了高中。

进了海阳一中后,王剑波突然醒悟过来,觉得不能这么混了,“这一辈子不念个大学,也觉得挺心不甘的。”于是他从高一就开始拼,“从高二到高三,我晚上一点之前从没睡过觉。”

那时的王剑波,无意中读到了铁凝写的《哦,香雪》,便痴迷上了中文,想要去考山大。然而高考分数下来以后他才发现,自己正好比本科线低了一分,山大的梦无疑是破灭了。

命运又一次把他抛在了半空中,这回接住他的是刚建立不久的tyc1286太阳集团。

烟大给我埋下学习的种子

王剑波所在的中75班(中87-5班)是两年制的专科班,班里还有好多和他分数一样进来的。王剑波至今还记得老师在开学时对他们说的话:“你们不要觉得自己在县里面是第一第二,就很厉害,来这里大家都一样。”

那时的烟大,还处在北大清华援建阶段,校园里可谓是人才济济。这两所中国顶尖高校的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都汇集到这片滩涂上建的大学,辛勤地播下知识的种子。

每到放暑假和小假期的时候,正是烟大最热闹的时刻。这些老教授们在学校开设了各种讲座,有讲音乐的,讲历史的,讲美学的。学生们也不回家,挤在狭小的教室里听得如痴如醉。文化碰撞、思想交汇,在这个崭新的校园里迸发出无数的光芒。

这些老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为人、严谨的风格,深深触动了王剑波,他发自内心地感叹:“大学里面建筑、硬件好不好,真觉得都无所谓,但是一定要有大师级的人物。”

那是个艰难的年代,也是个对知识无尚崇敬的年代。王剑波的好多师哥师姐,也以工读的形式来到烟大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们告诉我们不要荒废时间,要终身学习。”

毕业以后,王剑波也尝试自考本科,结果坚持了好几年都没考过。后来在市委党校进修,念了一个在职的研究生班。之后没几年又感觉知识储备捉襟见肘,于是干脆在2012年底去北大念了EMBA,“那两年半对我的提升真是太大了。”

烟大的两年时光,让王剑波深刻体会到学习才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即使在万华,我也一定要每天读书看报,看整个国家的形势,不能把自己闭塞起来,赶不上潮流。”

陪伴万华30年

王剑波算了算,自己来万华已经有近30年了。

这30年里,王剑波从一个普通的文秘,升到助理,做到中层,最后当上了工会主席。他用自己的笔杆,记录了万华的沧桑岁月。

王剑波把我们领进这个极具科技感的展览馆,墙壁上的线条发出淡淡的蓝光,六边形的展板一直延伸过去,所有的光打的位置都恰到好处。“每一个来万华参观的人,我都会带他们来这个展馆看看,这里面有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谈起万华的历史,王剑波如数家珍:从95年在山东省第一个进行公司制改革,“编的材料卡车拉不完”;到MDI(异氰酸酯)分厂上市时候股票暴涨,融了4个亿的资金;再到年产量翻倍增长、到宁波开分厂、收购匈牙利BC公司……

现在,万华已经成为一家总资产超500亿元,拥有员工11000余人(近三分之一为外籍员工),业务涵盖聚氨酯产业集群、石化产业集群、功能化学品及材料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集群、几十个产品系列的中国500强企业。在王剑波眼里,万华的成长经历,既是一代创业人的探索,也是与改革同行的见证。

“山东省委组织部、烟台市委把我们确定为党性教育基地,就是想说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领导的国企,照样可以走上世界前列!”

科技和人才的加持,让万华如虎添翼,不仅纯利润节节攀升,还多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不过,最令王剑波自豪的,是他们2008年获评的“国家环境友好工程”。

“当时全国就10个名额,宁波万华是唯一入选的化工企业!”王剑波回忆,当时宁波市把他们的项目报上去的时候,评审小组根本不屑一顾,最后才勉强同意带队去宁波万华考察。

“他们来的时候还很不开心,说就给10分钟,随便看看就行了。”王剑波讲到这里,突然停下来,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们不光呆了10分钟,一个小时过去了都没走!”

王剑波讲到,宁波万华有“三不见”——闻不见异味,看不见泄露,听不见噪音。“我们工业园的河清澈见底,里面还养着鱼,说明我们的环境友好工程是名副其实的!

在展厅的另一侧,摆放着各种由化学技术制成的生活用品。“化学和你们印象里的不一样,它可以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化学之美、和谐之美。”

家的烙印

王剑波在介绍企业的时候,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我们家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公司怎么样”。

“对啊,我说的就是‘我们家’!”王剑波轻轻拍了下脑袋,笑着说,“哎呀,叫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别扭的。”

在他看来,万华已经深深地给他打上了“家的烙印”——王剑波的夫人是万华的,老岳父老岳母也都是万华的优秀共产党员。“我来万华的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结婚后的20多年里,老岳父老岳母对我比他儿子都亲。”

王剑波开始列举他受到的“待遇”:所有的好东西,只要他不在家,老两口都留着不让别人乱动;他在合成革食堂吃饭,老岳母怕他吃不饱,专门准备了一个饭盒,每次把饭压瓷实了再送过去,“一盒饭我能吃三天,因为量太大了。”王剑波讲,他在岳父母面前不敢说某个东西好吃,一旦说这个东西好吃,下次量绝对会大的让你吃不完。

“一个好的家庭,是你一辈子的财富。”王剑波感叹道,“家庭经营不好,你还能做什么呢?”

2017年正好是王剑波担任工会主席第一年,他主持了万华史上人数最多的集体婚礼,共有88对新人参加。台上,王剑波对他们讲道:“你们这88对,我不求你们的爱情惊天地泣鬼神,你就珍惜眼前人就行了,我给你们的祝词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家庭就是一滴水,它能折射出你人性的光辉来。”

感恩常在,情怀不断

在王剑波看来,烟大与万华,两者的精神文化在他血液里交融,成就了现在的他。

而在烟大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的班主任孟二冬。

“孟二冬老师的个人魅力实在太吸引人,你会觉得这个老师是个完人!”在他的印象里,孟二冬老师是那么平易近人,而且经常跟他们一起踢球。“孟老师还请我们去他家做客。我傻乎乎的光去喝酒了,其他同学后来写了孟老师家什么情况,我都不知道,只记得在那儿吃过饭。”

在他眼里,孟老师不仅做学术是一流的,还会教你做人,几乎与同学们无话不谈,“孟老师跟我谈过未来,他说,‘剑波,你性格比较外向,假如从政的话,一定要注意深思慎行’,他毕业给我留的那句话就是‘刚柔相济,深思慎行’”。

“现在回忆老师之前讲的,尤其是做我们办公室的,深思慎行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外面,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你公司的形象,马虎不得。”

毕业以后,中75班的几位班委和王剑波商讨用什么来怀念老师,最后决定设立“孟二冬奖学金”。“虽然中文系的同学不像理工、法学的校友,一下子能捐几十万,但是这种心意还是有的。”

2012年的10月5日下午,在相识25年的聚会上,班长段志国公布了这个酝酿已久的计划!他们也没有想到,每位同学的响应都是那么热烈。仅仅5天,基金会的账户上一下子多出来42000元的爱心款!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希望借着这个奖学金,纪念我们敬爱的老师,也希望把孟二冬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让社会尊敬,让员工自豪

在王剑波看来,万华的企业文化,也延续了烟大的那种情怀。

“企业文化绝对不是暴风骤雨式的,它润物细无声,融入骨髓。”王剑波讲,万华的员工,开车不接打手机、上下楼梯扶扶手、坐公交车也都整齐排好队;在园区里走路,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大家吃完饭都会把餐盘刷的干干净净,放回原处……“这就像家风一样,小事儿上才能看出企业文化的底蕴。”

王剑波特别敬佩福耀玻璃老总,还有他说的那句话:“我现在身上的钱,就像我身上多余的肉一样,用不了就该拿掉。”所以,万华会组织小朋友参观他们的“神奇实验室”,还会举办亲子运动会,包括进到社区做一些公益活动,“企业不是独立于这个社会之外的,肯定得通过这些活动来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我们员工要接地气儿,甭弄得跟机器一样,在公司是一个好员工,出来也是一个好人才。”他说,万华要做到让社会尊敬,让员工自豪,“万华员工愿意穿工作服在外边,就是最好的体现。”

展厅的最后,贴着一张巨大的展板。上面印着来自万华全球各地员工的笑脸,中间是他们的“厂歌”——《万丈光华》的歌词。“开员工大会的时候,我们都要一起唱。这么多年来,正是泪水伴着汗水,实现了我们万华的腾飞。”

这时,慷锵有力的音乐响了起来,王剑波转向屏幕,毕恭毕敬地站好,跟着旋律轻轻地唱起:

万丈光华,承担着历史责任

万丈光华,辉映这民族前途

万丈光华,我们热情的全部

万丈光华,我们生命的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