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大印记 首页  >  烟大文化  >  烟大印记  >  正文

烟大风物 | 烟大中轴线的故事:外事服务中心与第八餐厅大楼的迁移
作者:张绍河     日期:2021-03-24     来源:    

自tyc1286太阳集团南门进入校园,从联结庄重大气的逸夫图书馆和综合教学楼的钢构玻璃巨型“大门”放眼北望,便是校园中心景区“三元湖”及标志性建筑——钟楼。一条长430米、宽18米,位于烟大校园南北中轴线上的中央景观大道纵贯南北,将一、二期建筑环境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延续了tyc1286太阳集团校园过去与今日的建筑文脉

微信图片_20210304084239

(今日南门北望钟楼)

这条中轴线上景观大道的建设,便引出了外事中心与第八餐厅两幢建筑迁移的故事。

外事中心(原tyc1286太阳集团干部培训公寓),框架结构、六层、4136㎡,第八餐厅(原食堂综合楼),框架结构、三层、3029㎡,两幢建筑建于1995-97年代,其位置正好处在“三元湖”和综合楼之间的校园南北中轴线上。两栋大楼原属于烟台市人民政府与tyc1286太阳集团合办的烟台国际经贸学院,2003年该学院整体划归tyc1286太阳集团。

随着二期建设的推进,如何处理这两幢建筑,取得一、二期建筑空间上的联系,便成了一个重大问题。二期工程规划之初,总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就提议将两栋楼拆除或移位,修筑一条起自南大门向北,穿越综合楼至三元湖,远望科技馆钟楼的景观大道,实现校园二期与一期建筑景观的自然衔接,并且突出科技馆钟楼这一标志性建筑。学校反复研究,决定按照何镜堂院士的意见,采用平移技术,将两幢大楼向西移位,打通中央大道。

微信图片_20210306081744

(迁移后的外事服务中心和第八餐厅)

大楼平移在上世纪20年代年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施工技术,我国自60年代开始掌握使用。平移前先要进行基础处理,开挖室内土方,对原楼基础、上部结构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修改设计方案,加固室内路基、制作托梁,安装移位系统。先是间隔分段,将大楼从基础梁上平位置切割断开,打掉部分墙体;再在基础梁上放置12㎝厚的钢板,铺就楼房平行移动的轨道;钢板上每隔15㎝横放一根φ6.5㎝钢辊,作为移动的滚轮;钢辊上放置12㎝厚的钢板,钢板上再浇注与基础梁结构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托梁,以承载整个大楼的重量。一段托梁达到强度后再按同样的方式做另一段托梁,所有的托梁都要与框架柱子连成一体,待到托梁完全达到强度后,再分批将框架柱子与基础梁断开上钢板和钢辊,至此整个大楼完全由新托梁和框架柱子承载于钢辊之上。同步,在大楼将要移到的位置,按原设计基础图纸做好大楼的新基础。在新旧位置之间同一水平高度铺设一条足以承载大楼重量的钢筋混凝土运输轨道。待所有钢筋混凝土达到强度,大楼即可在牵引设备作用下开始移动(见下图)。

微信图片_20200519172921

外事中心是直接向西平移31.2米,有46.8米基础仍坐落在原基础范围内。第八餐厅是先向西平移27.85米,又向南平移18.9米,完全坐落在新基础上。大楼移到新位置就位后,再按前面制作托梁相反的程序操作,卸下钢板、钢辊、浇灌钢筋混领土,接上水、暖、电,恢复地面、墙面,迁移过程即告结束。在大楼的整个迁移过程中,除一层因施工不能用外,二层以上部分一直照常使用。

迁移工程由山东省对外建设工程总公司总承包,于2004年5月15日开始桩基施工,9月29日中午迁移到位,11月底竣工交付使用。经工程决算,两楼总面积7165㎡,迁移所花费用为310万元多一点,约为当年拆除重建造价的三分之一左右。楼房迁移工程达到了省钱、省时、省料、减少环境污染的预期目标,同时也为学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

两幢大楼平移中有许多技术创新。一是在设计时进行了建模计算分析和模拟试验,形成了新的楼房平移设计方法——整体柔性设计法。此设计创新不仅节省移楼成本,还增加了楼房平移的安全性。该技术在日后国内的楼房平移中得到了推广、验证。二是首次将锚压桩技术应用于楼房平移。由于外事中心大楼部分基础仍在原基础范围内,在层高受限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桩基施工情况下,将桩基施工的锚压桩技术应用到外事中心大楼室内桩基及路基加固中,共用25棵直径300毫米,长15米的钢管桩,很好解决了困扰楼房平移新旧基础沉降不均的技术难题。三是重夯锤击置换法。用级配砂石对淤泥进行置换,用改进重锤(锤直径控制在450毫米内,锤重8吨)进行夯实,解决了八餐移动过程中的部分地基处理难题。经检验处理效果良好,满足移楼要求。四是对牵引设备进行革新改进。当时楼房平移速度一般每小时几十厘米。施工单位对牵引设备进行更新改进。在移楼最后阶段,曾创下每小时12米的最高速度。

在楼房移动过程中和就位后,按规程对两栋楼房进行了不间断的监测,工程质量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这一大楼迁移工程,创造了烟台建设史上一次成功移动两栋楼的历史。至今已过去十几年了,两栋大楼依然稳稳矗立在校园中,有效承担着学生居住和餐饮功能,充分证明当时学校的决策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