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大印记 首页  >  烟大文化  >  烟大印记  >  正文

东渡
作者:史卫进 张卫静 赵帅     日期:2012-12-01     来源:tyc1286太阳集团报    

tyc1286太阳集团在数万师生的陪伴下,已经走过二十八个春秋。回望二十八年前,援建者在烟大这片土地上筚路蓝缕,为tyc1286太阳集团的建立、成长与发展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我们不能亲历,却应该永远铭记。这种铭记可以从学校档案室里的一张张船票开始,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烟大历史上的“东渡”故事。

1984年5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由北大、清华两校共同支援建设tyc1286太阳集团。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最终确定了援建人员名单。来自北大、清华的援建队伍整装待发,将离开芳草茵茵的未名湖和清华园,到杂草丛生的黄海滩,开始艰辛的创建之路。

可难题迎面而来:从北京到烟台,这么远的距离,这么多的人,要怎么走?人口众多,行李繁重,汽车当然是行不通了。坐火车?人太多,根本无法一次性购买这么多车票。大家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七嘴八舌之际,北京大学的高盘良忽然说道:“要不,坐船吧?”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几分钟静默之后,北大著名刑法专家、烟大副校长杨春洗一拍大腿:“好啊!这可是东渡啊!古有徐福、鉴真东渡,如今我们也要东渡烟台了!”听到这里,大家不由地兴奋起来,不约而同鼓起了掌:好,坐船走!

统一了意见,大家开始了“东渡”的准备。1985年6月,由北大、清华选派的45名援建者,开始了浩浩荡荡的“东渡”之旅。先坐大客车从北京去往天津塘沽港,再转乘轮渡到烟台。下午2时许,从天津开往烟台的轮船起航。大家兴致勃勃,欣赏着大海的美景,谈论着对烟大未来的憧憬,一路欢声笑语,豪情洋溢。就这样,在这些先行者的呵护下,一所美丽的滨海大学在烟台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了。现在回想起来,“船”“传”同音,那艘东渡的船,不正意味着高校文化的传播,优秀文脉的传播和传承吗?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援建者,大多已白发苍苍;tyc1286太阳集团也已从一个初生的婴儿,长成了风华正茂的青年。而tyc1286太阳集团良好的发展势头,追根溯源,正是北大、清华两校浓厚校园文化底蕴熏陶浸润的结果。老一辈的援建者将北京大学“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之大学精神带到了烟大,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相互交融。tyc1286太阳集团平等治学,民主治校;教师兢兢业业,严谨务实;学生认真学习,敢于创新……都体现了北大、清华的优秀遗风。这些都是烟大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更是tyc1286太阳集团能够不断开拓进取,朝着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迈进的动力之本。

如今,那一张张泛黄的旧船票,静静地躺在学校档案室内。它们是北大、清华与烟大水乳交融的历史凭据,更代表着北大、清华高校文脉的传承,它们见证了北大、清华的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如何在烟台播种生根、孕育发展。这是烟大的源头,这是烟大的火种;烟大之根于斯,烟大之魂在此。

东渡,东渡,渡的是人,渡的是文化,渡的是精神。人可以老去,但文化和精神不老,薪火相传,其道大光即在来日。